2025/08/11城市治理公开课
我们绿园区位于长春市的西部,建区比较晚,成立于1995年,它的前身是长春市的郊区,很多农副产品加工和城市蔬菜的供应基地就坐落在绿园区。因此,这里菜农的销售需求比较大。
因此,针对户外市场现存的问题,我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级。
(一)统筹联动,设定户外便民市场管理模式
我们踏查了绿园区的27个户外便民市场,根据他们的历史成因,收集相关数据,包括市民的流动量、业户的需求量、还有居民的采购量,经过评估筛选,最终确定取缔7个,规范11个,再提升9个。
一是合理布局。我们结合市场的历史成因、当前发展程度、居民人口分布数量、菜农销售需求,以及采购的便利程度和场地因素等等,多维要素,综合考虑,力图打造设施配套完善,管理有效、高效,文明规范的户外便民市场服务体系。
二是优化管理。首先在时间上,依据市民的采购需求,最终我们把早市经营时间确定为5:00至8:30,夜市经营时间确定为晚18:00至23:00。如何加强监管、落实?我们采取的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、定时”的方法。
三是完善制度。我认为完善制度是本项工作的一个管理核心,如何规范好市场主办方,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。
首先必须要求市场主办方提升硬件,市场内所有的配套要完备。我们要求市场主办方为每一个经营业户提供垃圾收集容器,要求他们必须对产生的垃圾随时产生随时清理;散市之后剩余的少量垃圾残余,市场主办方必须要在10分钟之内必须打扫干净完毕,做到“人撤、事尽、场地清”。
户外便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,人群非常多,因此我们和市场主办方签订好安全责任保证书,还定期、定点请专门的消防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。
(三)突出公益,彰显以人为本的情怀
绿园区地处城乡接合部,从村民到市民,身份转变非常快,但他们的生活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,同时,还有很多人还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,甚至有一部分残疾人。
为了解决这些民生问题,我们要求每一个户外便民市场,必须拿出20%的摊位,为这些需要帮扶的伤残人士、特困人士,提供免费的摊位,这个是我们的一个硬性规定。
关于户外便民市场的建设管理,我们绿园区有几个小小的思考,想和大家分享、探讨。
(一)加强户外便民市场功能性的改造升级
我们还严格限制户外便民市场中商户的经营范围,市场主办方的经营项目。很多商品是不允许他们在市场内销售的,比如说鞭炮、殡葬用品、活禽现杀等等。
(二)促进户外便民市场文化属性的优化升级
(三)实现户外便民市场城市管理阵地的建设升级
把户外便民市场要作为咱们城市管理的一个阵地,它作为一个窗口,可以凸显我们城市管理的一些理念。
(四)启发思考
如何应对来自电商平台外卖服务的冲击?如何让更多人走到户外,提升城市活力?这其实是人们生产生活在现实当中来完成,还是在网络当中来完成的一个博弈。
咨询热线
400-864-9582售后咨询
400-893-2898